憂鬱症/躁鬱症經驗談(九):康復之路
Fri Feb 11 2011
在躁症發作,住院的那段期間,是一位年輕的住院醫師替我治療。一直到現在,他都是我的主治醫師。在當時,我根本就像是瘋了,爸媽甚至考慮要帶我入住玉里的一間精神病院。就在他們心力交瘁,陷入絕望之時,這位醫師給爸媽打了一劑定心針。他很肯定地說:「你女兒只是躁症發作,沒有瘋掉,我一定可以把她治好。」
最後證明,他真的把我治好了。
在我看過的這麼多醫師當中,其中不乏著名的精神科醫師,而這位年輕醫師,不過是醫院裡最小牌的一位。沒有護士幫忙,叫號、列印等都由他自己來。他講話很親切,容易相處,而且字都寫得相當工整(不過這好像不是重點)。如果爸爸在場,他會聽完我的描述後,要求我先出去一下,然後私下跟爸爸說明我的狀況,以及他會如何治療、為何用這款藥、使用時該注意的事項等等。
大醫院裡的小醫師,似乎很不起眼,但對我們家人來說,卻像救命恩人一般。他利用住院之便,讓我試了幾款藥,最後確定其中兩款搭配起來效果最好。這兩種藥物,我吃到現在,沒有明顯副作用,真要說的話,我目前發胖,可能跟帝拔癲有關,不過,躁症的藥本來就容易致胖,醫師也說,副作用會漸趨緩和,如果能多運動,還是可以瘦得下來。
尋找了各種各樣的非正式醫療後,繞了一圈,最終仍是回到了專業治療。之前總是無法接受可能服藥一輩子的事實,所以排拒醫師建議,自行停藥。然而,回顧那兩次停藥,結局都非常之差,或許應該要重新檢視自己就醫的心態,從原本的不信任,修正到至少可以去嘗試看看。精神醫學之複雜,病人本身知道的,大概不會比醫師多。他們會提出某種建議,一定是參考了許多醫學書籍及最新期刊論文;既然是醫師,講出來的話就不能無憑無據,然而,在做診斷時,總不可能列出所有的參考資料來說服病人。當醫師做一個判斷時,他背後所下過的功夫,並不是我們能想像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