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跟大家分享最近做皂的心得,跟融鹼的水量有關~

首先附上兩個引用的外文連結:
https://goo.gl/oLLHoA
https://goo.gl/Pf6ABH

主要都在說明水量的多寡會造成何種情況。
作者是建議進階皂友可以嘗試濃度較高的鹼液來製作,以1 : 1.5為主,其他就看油脂配方、加入的精油來決定。不過他也強調使用多少水量是個人習慣,只要鹼 : 水不小於1 : 1.1即可。

例如,配方中使用高比例的橄欖油,又沒有搭配其他可以速T的油,那麼就可以使用1 : 1.1的比例。其他的基本上用1 : 1.5即可。要注意的是:一、因為濃度很高,操作上要格外小心;二、竄升的溫度可能會讓製作產生許多變數,尤其是還有加其他添加物的話;三、速T的關係,手腳要很快,所以不大適合初學者。

文章標籤

嚕哩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喬手皂的理念

喬手皂秉持「肥皂就應該回歸清潔」的理念,把注意力放在油脂配方上,做出最樸實、好用的皂。
.材料單純:無香精、無色素,避免多餘的添加物,將致敏機率降到最低。
.配方彈性:針對不同膚質及季節更替,變化油脂的種類及比例,在清爽度與滋潤度之間取得平衡。
.洗感舒適:泡沫豐足、綿密,好沖洗,不乾澀。



文章標籤

嚕哩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歐式油壓按摩(預約制)

[ 油壓按摩簡介 ] 
坊主學習之瑞典式肌肉按摩,源於19世紀斯德哥爾摩的林格醫生(Dr. Per Henrik Ling)研發的按摩系統,乃現今最徹底的全身按摩法。由於動作遍及全身,可以讓精油接觸到身體的最大面積。

[ 費用 ] 
基底油無添加精油650元/1.5hr、500元/1hr,基底油含精油800元/1.5hr、600元/1hr。
身心症病友優惠價:基底油無添加精油500元/1.5hr、400元/1hr,基底油含精油650元/1.5hr、500元/1hr。

工作室實景

文章標籤

嚕哩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葉草舒心坊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trifolium.love/

三葉草舒心坊Google Map:https://g.page/trifolium-love?gm

關於坊主

7年級的雙相症過來人,曾體驗過不可思議的靈能力。能透過本身微妙的直覺感應,幫助客戶釐清問題脈絡並提供方向。

19歲重度憂鬱症發病,當年台灣普遍對身心症認知不足,因此成立網路憂鬱症關懷家族,並邀集病友們合著《我憂鬱,但我很努力》一書。儘管因病的關係,大學唸了十年才畢業,但仍不放棄學習機會,參加NGH國際催眠師認證班並取得證書、外語領隊、國際芳療師協會(IFA)初階及芳香油壓按摩、美容丙級、救國團張老師儲備訓練二階培訓通過、照服員單一級。目前經營「三葉草身心症關懷園地」,為病友們打造一個可以互相傾吐、支持的小天地。

 

 

文章標籤

嚕哩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篇原刊載於PTT八卦版,回覆《不能同理憂鬱症的人會很奇怪嗎》一文)

我是躁鬱症過來人,經歷過重鬱、中鬱、輕躁乃至狂躁,在六年的西醫治療之後,目前已經穩定長達七年的時間。

我父母在這段歷程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我會挺過來,並不是因為我意志力多強,也不是因為我比較懂得「轉念」,而是因為我非常幸運,有愛我的家人一路支持。

他們真的非常辛苦,我認為他們所經受過的苦痛不會比我低,尤其我母親,照顧到後來,自己也患上憂鬱症。在我多次忍耐不住自殺的強烈意念、做出非理性的行為時,如果不是他們一直保護我、拉住我,可能早就死好幾次了。家父為了了解我的狀況,自己研修心理學,甚至找原文書來讀。在我狀況稍微好一點時,也會帶我參加心理衛生講座。我們家雖然不算富裕,倒也衣食無虞,父母經濟收入穩定。

不得不說,很多身心症患者,並沒有這樣的環境。

我並不算資深病人;之所以能維持穩定,也不是只因為長期服藥而已。藥物,從來就不是治好身心症的唯一解。事實上,良好的人際關係佔了極大的比例,但這正是多數病友缺乏的。

什麼叫做「同理」身心症病人?不是要你對病患多好、多友善、多關愛。同理指的是,屬於病症的部份,就當病症來看待和處理,當病症來看待,就能明白他們的某些行為或情緒是疾病造成,而不是刻意如此。當病症來處理,對症下「藥」(不僅指西藥),就有機會使病人痊癒。

文章標籤

嚕哩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下午去跟一位社工朋友敘敘。

 

我們論及目前精神科治療的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當醫師掛了很多病人,他不大可能花很多時間跟病友聊,導致病友認為醫師表現出來的態度就是不願傾聽,進而破壞了醫病關係。尤其某些資深的精神科醫師,他們可能已經累積了很多經驗,比較能快速判斷病友的情況,就不會花太多時間與病人聊,讓病人覺得被冷落;反倒是資淺的醫師,會謹慎地多花一點時間在病情探問上,再加上掛診者不多,會有更充裕的時間和病人聊,醫病關係可能就會比較好。

 

其他科看得快狠準也就罷了,但是精神科的病友,心思通常比較敏感,如果不多跟他們聊聊、了解他們的心理,會難以建立病友的信任感。尤其精神科藥物又不能立竿見影,病友複診的意願在這種情況下有可能大幅降低,藥物一會兒吃一會兒停,導致病情長期不見好轉。

 

另一方面來看,假如我們的制度真的改為像國外那種可以開藥的「心理醫師」,看診費可能會貴上許多,因為健保不大可能給付長時間的面談。而且,假如一個病人一次要看三十到四十分鐘,一位醫師根本一天看不到幾個人。

文章標籤

嚕哩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從我開辦小八家族,到現在成立三葉草身心症關懷園地,我從不認為自己有辦法解決病友的課題,也深知助人角色本身的不足與侷限,所以不會太期待跟病友互動之後,就能讓對方改變心態或轉念。

就我自己身為病友的經驗來說,當我狀況不好、自怨自艾時,就算別人伸出雙手,我也很難站起。甚至連感謝他們都有困難,他們說的話,有時會刺傷我,讓我很難接受。

如今,覺得助人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事實上,應該說是相當困難。身心症的經驗雖然能讓我比較同理病友的心情,但這並不能保證我就有足夠的心理素質與助人技巧。我也不是很喜歡把角色定位為求助與助人,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一個互助的模式。

這兩個月,我就已經把自己跟兩位病友抽離。一方面是個人能力不足,一方面是為了不陷入負面情緒。我很確定的是,我必須把自己調整好,才有能力關懷別人。也許這樣做很像我拋棄他們,形式上也確實如此,但這等於是我承認「我無法改變另一個人」(別人能不能我不知道,但至少我不能),等於是承認我沒有那麼偉大,也沒那麼神聖,更沒有高人一等。

當然多少會有點沮喪,但我想,自知不足,總比勉強自己、甚至偽裝來得好。這部份我想分享給一些和過去的「小八」一樣熱心的夥伴,有心很好,但更要懂得自我照顧。每個生命體都有它各自的課題,我們若做得到陪伴,那很好,若做不到,也只能祝福對方。

助人者中,唯一不能這樣祝福對方就離開的,是親人。所以有心幫助病友的家屬都非常偉大。也正因為這樣,親屬的心理調適變得相當重要,這部份有時候是需要別人的協助才能持續走下去的,例如家屬支持團體,或是尋求專業心理師作諮商。家屬也不要怕把痛苦和擔憂說出來,至少在三葉草,我們可以互相了解、互相安慰,我覺得能有機會讓照護者與病友相互同理也很好。

嚕哩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最近購入好幾條新手鍊,主要都是跟CawaiiDaisy買的,她們家的水晶礦石手鍊實在太漂亮了!另外也有把原本的手鍊拿來自己修改的。我記得最早看到設計款手鍊,就是在翔譯珠寶。她們店員戴的都是好幾條搭成一套的手鍊組合,看起來超美。但那個時候,約莫十年前吧,水晶剛開始盛行的時候,賣家跟消費者多半只關心「功能」,沒有說要有一點什麼設計感,況且這些賣家本來也不是在從事設計的。現在Pinkoi很方便,可以接觸到很多有設計感的商品,當然也不乏弄得漂亮的水晶礦石手鍊,像我就非常喜歡CawaiiDaisy的作品。

以下是我的搭配法,這些搭配都是參考CawaiiDaisy的:

這個也是華麗的黃銅組合。
黃銅真的很適合搭配皮繩跟金色的手環!
中間那兩條,下面配黃金珠的是方鈉石,
上面的則是偏紫色的藍線石。

文章標籤

嚕哩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B社團>> 三葉草身心症關懷園地



「三葉草身心症關懷園地」是部落格主最近開辦的FB社團,接續過去「小八憂鬱症關懷園地」的精神,以病友及相關親友為主軸而成立。設定為不公開,大家可以安心聊天,如果擔心曝光,可以另辦帳戶登入。

三葉草的三個心狀葉片為身、心、靈的化身,三個都顧到,身心症就會慢慢好轉,但這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病友經常被誤解,人際方面多少也會受影響。而在此地,就不分你我,大夥兒同舟共濟;失落的、悲傷的、痛苦的,大家都走過,甚至也正在經歷著。

文章標籤

嚕哩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從2010年躁鬱症恢復穩定以來,今年本月(2016.9)可以說是起伏最明顯的一次。去年雖然也曾經不穩過,但憂鬱情緒僅維持一週。而今年則是從8月就開始感到有些焦躁,很多令我不安的想法不斷堆積,看似平靜的水面實則暗潮洶湧。到了9月入秋,就整個起大浪,把船給掀了。

雖然想把這些不愉快的感覺、與後續做出的不明智舉動歸咎於生病,但總覺得即便是真的,也不大喜歡這種「反正就是生病了」的想法。目前的對策是:1. 將情況報告給醫師,從一個月回診一次改為一週一次的密集回診,並調整藥量;2. 寫心情筆記,整理思緒;3. 跟朋友聊聊;4. 給自己一點時間休息;5. 投入創作。

以現階段的狀況來說,「投入創作」是相當值得的選項,畢竟這是難得的情緒狀態,雖然很難high起來,臉像死魚,兩眼無神,滿腦子都是攪不開的爛泥,但對我而言,這種狀態倒是很適合創作。

現在雖然處於低潮,但離重度憂鬱症還十分遙遠。我得面對心裡很多的憂懼;醫師說:「妳之前會那樣嗎?」的確跟他過去所認識的我差蠻多的。

這邊想引用蘇絢慧心理師「同哀傷」臉書的文字

當你停留在過去時空,反覆說著過去的那些悲慘故事,要他人認同你的觀點與論調,並隨你評論他人的可惡與可恨時,你是無法得著療癒的,你也無法因此從那些事件中,走出。因為那些事件中的你,只是反覆的在你所說的遭遇中,持續的不幸、受辱、悲慘、可憐(這些都是評論),而非真的被支持著感受與情感。你在那些經驗中的失落、失望、傷心、無助、難受、痛苦....還是沒有真的得到理解與陪伴,還是沒有獲得容許與接納。你要的是真正的被陪伴與支持,而非是要得到他人來同意你的論點與看法,要他人來同意你的評論與看法,你終究是沒有被看見,與被陪伴,當然也得不到支持與撫慰了。所以請練習表達出自己的感受,體會與覺察自己的情感歷程,真正需要被陪伴的是「你」,不是「事件」。

這段話對我很受用的部份是最後一句。我總覺得跟別人訴說苦痛、困擾或擔憂時,常常會被對方批評,有的聽眾會跟著我一起批評別人,但這樣批評來批評去對情緒的安撫只有反效果。似乎明確地表達自己「痛了」,而不是說「為什麼痛」,招來的安慰會比較有用。事件的本身,可能比較需要用筆記的方式整理、或找心理師協助,但若想找人陪伴,學會表達感受真的蠻重要的。

文章標籤

嚕哩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