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寫在前面:
文中有自製格線檔案連結提供列印,https://reurl.cc/r80aqk
歡迎自行下載取用。
---
寶寶去年底出生。剛生產完,身體各種不適,外加照顧新生兒的壓力,或許是出於一種自我彌補的心態,我在今年初短短一個月,砸了好幾萬瘋狂購買鋼筆跟墨水,買到民安美術老闆都認識我了,最後只得把帳戶餘額轉給老公保管(汗)
那時候大多數都是買三文堂,外加幾隻白金#3776。
我是用芳療家的精油盒來裝小罐墨水。
*關於三文堂,我有些個人看法補充在文末。
早期我都是拿鋼筆作畫,原本只有買過LAMY,現在一堆後宮妃子等著我挑。筆都買了,總不能擺著好看吧?況且日常顧寶剩餘的個人時間,實在超級瑣碎,想說至少拿來練練字,培養興趣,怡情養性,以後還可以帶小孩一起寫,一兼二顧,摸蜊仔兼洗褲,聽起來好像不錯。於是就在去年12月底,開啟了我的練字之路。
練字對我而言,非常符合我的個人特質:雖然沒耐性但至少寫幾個字是沒問題的、喜歡對自己的作品挑三揀四、熱衷看各種帖子、喜愛書法在平面上的輪廓表現及空間美感。
我是個非常沒耐性的人,當初練字的其中一個目的,就是想練習靜心、養出一點耐性。如今練了十個多月,好像有如願達到一些效果,算是用沒耐性的方式,做到有耐性的總和。
比如我對帖子非常花心,從台灣的葉曄、丹硯、李彧、陳宣宏、鼠團開作業樓的各家老師們,到中國的盧中南、田英章、吳玉生、荊霄鵬…還有歷代書法名家:
歐陽詢、二王、趙孟頫、董其昌、文徵明…。有些小楷名帖,如靈飛經、道德經、心經…等,都是我會選來臨摹的範本。
極度沒耐性的關係,必須要想辦法變些花樣,所以會用不同的筆、墨,書寫不同的帖子,以楷書為主,偶爾穿插行楷及草書。
中國的書法家出字帖時,有些也會附繁體字,我個人蠻推薦上海交通大學「華夏萬卷」為幾位硬筆書法家出的7000常用字帖,以及盧中南、吳玉生的古帖今臨鋼筆字帖(蘭亭序、九成宮醴泉銘、靈飛經、小楷道德經等)。
用這些字帖把字練美觀真的非常方便,反正字帖都完整在那給你了,就看你有沒有毅力去練罷了。若買對岸字帖,建議跳過簡體字別練,免得寫行書、草書時受影響。
這些中國硬筆字帖都是在蝦皮上買的,也很便宜。左下角分別是李放鳴、荊霄鵬的行楷。
這四本古帖今臨字帖,除了蘭亭序是吳玉生的示範外,其他都是盧中南示範。裡面還有提供一些書法知識,值得一看。
*2020/11/8追加推薦江西美術出版社出的一系列「硬筆臨經典碑帖」,因為都是以古帖當範本,所以範字都是繁體字。以前都沒想說要花時間了解一下硬筆書法的筆劃跟結構,直到看到這一系列硬筆臨帖範本,忽然覺得「人家都把重點寫成這麼薄薄一本說明書了,還要發懶不看嗎!」這套書每一本都請了不同的硬筆老師來撰寫,內容非常精實,除了解析筆劃、偏旁跟結構外,也有實臨的對照跟各式章法介紹,每位老師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若練到一定程度想自我提昇,可以好好把這每一本都用心看熟、作練習。另外我有看了一下中國硬筆書法考級的內容,他們似乎會把繁體字作品分數評得較高,但是很多考生會不小心繁簡混用,導致檢定不合格,寫錯字(歷跟曆搞錯之類的)也是會影響分數。覺得我們從小就學繁體真的是好事,練硬筆字比較吃香。
楊博能老師的這幾段示範,筆劃簡潔有力又美觀。
------
根據鼠團前輩的字作臨摹練習(練字第三天):
四月的練字:
五月接觸中國美工筆,開始出現一些類似書法字的臨摹作品:
正規的練字仍持續進行:
這邊打個岔說明一下,我過去未曾認真練過書法,雖有想過尋找明師,但後來實在覺得學習書法已遠超過我的耐心所能應付的範疇。還好練硬筆字比較「花俏」、(有各式各樣的筆墨可供選擇)「便利」(隨手拿來就可以練),也就這樣默默地練了下去。我對傳統書法是沒什麼概念的,但因為有些繪畫底子,臨摹時會比較吃香,畢竟基礎形準能力較一般人強,也就比較能臨出相似的架構跟筆法。像我常常畫畫不打鉛筆稿就直接下筆:
六月到九月這段期間,為了養孩子要補充知識,花大量私人時間看教養相關書籍,練字就暫時停擺。等十月再回來練時,已經稍微有點生疏。此時開始使用「通臨」法,大量臨摹各種字帖,對於寫得不熟或不滿意的字體,最多只寫三次,就換下一個字。我覺得這對短時間內改善字體美感蠻有幫助的,當然前提也是要勤練不輟。目前排除顧寶、吃喝拉撒睡以外的時間,幾乎都放在練字上,這樣一天臨個幾張A5也勉強辦得到。
我通常是照著字帖範本,用同樣大小、相同格線樣式的稿紙來練習。比如範帖是1.5cm的田字格,那我就用同樣規格的格子來練習。這邊提供自製的練字格線:
https://reurl.cc/r80aqk 請使用iPaper A4紙張列印,建議是用AI開啟檔案來印,比較能正確印出我製作的格線。
我自己是認為練的過程中用紅筆圈出問題點還蠻重要的。最怕就是同一個字連續寫了十幾遍,越寫越帶入自己的舊習,結果本該最後一個字要最好看,反而寫到最後幾個字最偏最差,這是效果最不好的臨摹法。
最好別拿已經畫好練習格的帖子來練,除非你的重點是禪修,不然一直重複寫其實沒什麼意思。有意識地練習較不熟悉的字,每寫一字就停下來,對照一下與範本有何不同之處。強烈建議新手臨摹練習時盡量臨到跟範本一樣,尤其在你還不太會分辨一些俗麗的筆鋒及轉折寫法帶來的美感缺陷時。
若要說有什麼好的臨摹「方法」,我覺得可以參考Youtube湯欣建的影片,他這人講話有點幽默感,也不囉唆,影片短短的很容易看完。
先推薦以下兩部影片:
*如何選擇筆、字帖、字體?
*就是不會寫筆鋒?這樣練「點」就可以了!
十月通臨:
-----
行文至此,終於要切入我這次買鋼筆的心得。因緣際會收到長輩給的黃金,平常不敢隨意帶出門,擺在家中又覺得可惜,於是決定兌現,買我肖想很久的鋼筆來玩(X)收藏(O)。其一是寫樂新版長刀研,其二則是老山羊書法鈦尖鋼筆,兌來的錢很剛巧就是這兩支的總額。
網路上對長刀研褒貶不一,自忖應該可以駕馭這隻筆,收到後寫起來果然很滿意。必須說,使用這支筆,底下墊什麼樣的墊子,寫感跟線條粗細會差很多。
這是下方墊軟墊的效果。最右邊的落款每字約0.5cm,我是買中號長刀研,可以寫蠻小的字,只要書寫時稍微轉一下筆尖的角度就可以了。
底下墊真皮墊,真皮比較硬,寫起來線條就會平均一些、細一些。用中國的美工筆來對照形容的話,墊了硬墊就是王者「專一」的效果,軟墊則是金豪X450。若要問用便宜的美工筆就能得到這些書法效果,幹嘛還要買這麼貴的長刀研?我想大概就是其具備較佳的氣密性、換個墊子就能寫出不同的風格,以及21k金尖會讓我更有書寫的動力^^
至於老山羊鋼筆,我是覺得他在於書寫的表現,有比長刀研更大的粗細、飛白、連絲的變化,更適合發揮在草書上。但我建議底下「不要」墊軟墊,墊個真皮墊或不墊東西直接寫即可,因為老山羊鋼筆,是靠寫字的角度,來變化字跡粗細,而運筆的速度則可決定是要形成飛白(乾筆)還是溼墨。
簡單說,長刀研是靠墊子跟筆尖轉動角度決定筆劃胖瘦,但基本上寫起來比較溼,筆跡粗細乾溼變化沒有老山羊大。用老山羊書寫,底下的墊子最好用硬的,用軟的不僅沒意義,還會使控筆的難度增大,完全沒必要。
用紅筆進行修改,不過這在改什麼就比較個人了。
寫在熟宣上的效果。雖然有人在網路上寫到鋼筆若寫在宣紙上,金屬筆尖會損壞,但我後來請教了幾位經驗老到的鋼筆使用者,都說不曾有過損壞的狀況。但要寫的話須用熟宣;生宣跟熟宣的分別,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滴水上去。水珠立刻化開、散開的是生宣,沒有馬上散開並留在一個圓形範圍內的是熟宣。
想看更多關於這支老山羊鋼筆的內容,請參考我的這篇ig貼文:https://bit.ly/3mbQSXM
那麼,到底我從去年12月底到現在,練字進步到哪呢?
這是我原先的字。本來日常筆記時會大量使用簡體字,原因無他,就方便而已。開始練字後,竟把寫簡體字的習慣整個改正過來了。
剛開始要練字時,寫了張楷書小條子,作為留給未來的對照:
左邊五月的字vs右邊十月的字:
雖然有些朋友說兩者都很好看,但我的畫室老師說字體已經完全不同了,要我再接再厲。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希望終有一天能寫出讓自己滿意的字跡。
補上11月初自運的心經,有參考溥心畬寫的異體字。
以上是個人的一點心得分享,祝大家都能買到喜歡的筆、開心練字。
----關於三文堂分隔線----
我自己是三文堂筆控,非常喜愛他的活塞上墨裝置和自由的組裝結構,裝金粉墨水非常美,據說他家筆身的拋光,是鋼筆廠牌中數一數二好的(上面這句應該是來自國外的討論,但出處已不可考。)加上筆尖不曉得是品管有問題還怎樣,同規格的筆尖寫起來會略有不同,有的極滑、有的有括搔感、甚至粗細不一,還蠻有驚喜感的(好啦這不是好事XD)
後來才知道老外對三文堂討論度蠻高,評價似乎也不錯,美國一個大型鋼筆論壇,其中列出的「Brand Focus」焦點品牌僅有十一家鋼筆廠牌,台灣的TWSBI就在其列!甚至有老外在得知推出限量金馬影展透明玫瑰金ECO後,在怎樣都買不到的情況下,還急匆匆寫信到總公司敲碗拜託他們上架。
聽說三文堂在中國佈了產線,也在中國境內推出本地限定新色,並打上China字樣,但這並沒有影響我對這個品牌的認同感,我還是會認定這毫無疑問,是來自台灣的筆,至少外銷歐美的都是打上Taiwan字樣。每每看老外拍影片介紹三文堂時,念出「Dimond 580, Taiwan」或「ECO, Taiwan」時,就忍不住暗爽在心內。
*2020/11/8補充:今天跟某位鋼筆用具專賣店的老闆聊天請教,他說三文堂已經很老實,把對岸生產的工具標明中國製造(例如Go系列),台灣產線的則標台灣製。不像有的品牌,明明原料或製造地是中國,卻不標清楚,有點掛羊頭賣狗肉的味道。根據該老闆的說法,他不認為三文堂有唬弄消費者的情事,品質也一直都在。而在中國佈產線這件事,也應當沒有損及台灣品牌的名譽,我自己的話只是單純想支持台灣製造的筆。三文堂全英文的官方網站,已經很明確表示該品牌想走的銷售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