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起意寫這個主題,是因為看到笨板出現一篇文章:《以為朋友要自殺了》,覺得這件事可以好好談一談。

一般常見的自殺防治文章,主要出自專業醫療人士之手。理論上是那樣,但若真正遇到狀況,是可行的嗎?

這篇文章,就是以一個「屢次自殺卻僥倖存活」的過來人身份,來說明患病當年,我的照護者是用了什麼方法,陪伴我渡過難關。我的照護者在當時並沒有太多相關資訊可以參考,但他的陪伴方式卻與當今宣導的作法不謀而合,也證實有用。

本文主要是寫給有意願幫助病友的照護者,讓他們知道怎樣做比較能妥善照顧到病友。如果你是想自殺的病友本人,但缺乏照顧者,請直接看本文的最後一段。


身心症病友難免有狀況極差、尋死意念強烈的時候。包括我自己也曾發生過,而且困擾我非常久。約莫5、6歲開始,就屢次出現自殺念頭,包括想跳樓、嘗試閉氣、企圖衝撞汽車等。我實在也不知何以如此,難道真有輪迴之說,是上輩子種下的因?不過這不在本篇的討論範圍。

如果不談我自己的那種特殊狀況,我認為一個人最終執行自殺,往往出自以下幾種原因:1. 出現壓垮最後一根稻草的事件;2. 長期被漠視、缺乏人際支持、遭到不合理對待;3. 病得太久或太重,失去生存欲望,或病程太過痛苦,以致無法負荷。

我們可以從原因反推回去,了解「怎樣可以避免一個人自殺」。有興趣者請拉到下面的解析。


《病友提及自殺的緊急處置》

當一個人說他想自殺,可以有怎樣的緊急處置?要打119嗎?要強制住院嗎?要怎樣判斷他是認真的,還是嚷嚷而已?

我想先說明兩點:

1. 千萬不要以為「屢次自殺沒死,或口頭上說要自殺卻沒實行的人,就不會真的走掉」。另外,也不要以為用某些看似較溫和的方式就不會走,這只是機率高低的問題而已。

2. 一旦得知病友想自殺,或執行自我傷害的行為,請不要批判、指責、規勸。這實在太重要了,踩錯一步,可能就會把病友推向無盡深淵。最好的應對就是「冷靜、冷靜、再冷靜」,用最快的速度決定接下來的處理方式。

病友往往不會直接對親人透露自殺意念,會得知的多半是伴侶、朋友,甚至是未曾謀面的網友。很多病友會直接表明,比如公開貼文或私訊說:「我走了」。有時也不見得是透露死訊,而是忽然表現得很輕鬆,一反常態地到處送禮、表達謝意

如果有人向你透露自殺意念,或是你懷疑對方有自殺意圖,那就單刀直入詢問對方對自殺的想法,甚至套出對方想用什麼方式自殺。很多人會急著開導對方,殊不知這並不會是病友最想聽到的。

第一時間你可以做的事情如下:

1. 冷靜地問清楚對方的想法,不要避諱談自殺,如此反倒能讓對方願意跟你侃侃而談。

2. 詢問是否有人在旁邊。如果沒有,就視情況叫119;如果有,試著引導對方找身邊的人陪(可能就在同一個屋簷下,但不同房間)。

3. 留下臉書或LINE的對話紀錄,這些都會是警方介入幫忙的線索。

4. 如果病友手頭上有舒緩情緒的藥物,請對方吃一點無妨(不過最好平常還是要準備緊急備用藥)。

5. 可以試著引導病友掛急診,打鎮靜劑好好睡一覺,隔天就會和緩很多(這是從幾位病友身上聽來的親身經驗)。

6. 如果你不是病友身邊的人,我會建議想辦法聯絡病友的照護者(可以透過臉書的關係鏈聯繫)。因為基本上,如果沒人陪在旁邊,就很難做到有效的自殺防治。

7. 如果你就在旁邊,那麼就盯緊一點,盡量移除可以讓對方傷害自己的工具(刀、玻璃、繩索、圍巾、皮帶、囤積的藥物、酒精…等)。

8. 如果實在照顧不來,可以強制住院,不過不一定有病床就是了。


三種比較激烈且可能快速致死的方式,一旦病友透露,就一定要格外留意,包括:上吊、燒炭、跳樓。(註:寫出這個可能有風險,但覺得實在有必要讓照護者知道,提高警覺。可能有人會懷疑,病友真的願意講出自己要用何種方式自殺嗎?根據我的經驗,我發現只要有主動問,對方願意講的機率還蠻高的。)這三者收到警訊就要馬上打119報案,晚一點人就沒了。所幸會馬上動手的病友不多(畢竟還是需要勇氣),此時就要透過不斷的對話爭取時間(假如有聯絡上對方的話)。另外就是已經動手做傷害自己的行為,例如吞藥、割腕,也是要盡快送醫。

我剛跟交往多年的男友分手後,曾一時想不開,在校外宿舍衝動吞藥。恍惚中,打了通電話給我朋友,她正好有接起,一聽到狀況不對,她沒有指責我,而是叫我立刻把房間門鎖打開,我也迷迷糊糊地去開了。接著她就通報119將我急救,同時打電話通知我爸媽(我比較熟的朋友都有我爸媽電話,以防萬一)。隔天她帶我外出散心,之後好幾年都未曾再有自殺行為。


如果病友已經長時間表示有自殺意念,就代表讓他想自殺的緣由一直未獲得解決。我覺得自殺意念有點像幽魂,它不見得會立刻造成具體傷害,但它確實很擾人。在一些自殺意念的高峰期,可能會忽地就把人帶走。所謂高峰期,就例如有特殊新聞事件被反覆播放,或是女性荷爾蒙出現變化,或跟人分手、離婚。這種波動較大的時刻,最好有人陪伴在側,陪伴時間越密集越好。

我之所以能活到現在,有一個蠻關鍵的因素,就是:我父親當時正好退休,可以全時段照顧我,他本身是個鎮定警覺心高的人,有堅強的意志力,無論遇到怎樣的情況,都能冷靜處理。他不會去期盼未來,只全心全意守在當下,走一步看一步。他不批判、不規勸、不勉強。他耐心靜默的傾聽與陪伴,就是我最好的依靠。

然而,大部分病友身邊並沒有這樣的支持力量。我在想,會不會他們身邊,哪怕只有一位這種條件的人存在,就不會離開了?我不希望我這樣的說法,讓自殺者遺族感到難過,但很多遺憾確實是警覺心不夠,或是對疾病、陪伴方式缺乏了解而發生的。

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學習當自殺防治守門人,只是有些條件,是只有親屬才能具備,比如長時間的陪伴。假如單一親人沒有那麼多時間,可能就要多位親人分時段幫忙守護。在我自殺意念高峰期的那段時間,父母是24小時陪在旁邊,就連睡覺也睡同一間。無論上廁所或洗澡,門都是半開。他們取消了工作以外的其他活動,盡可能在家陪我。

回憶我父親當時的行為表現,基本上就是「安靜」、「陪在旁邊」,然後做自己的事(通常是唸書)。貌似十分淡定,但會常常注意我在做什麼。在我一直掉淚時,他會緊緊握住我的手。在我難過訴苦時,他只是靜靜地聽。有時我想死意念很強烈,他會坐在我身邊默念經文。我猜想,可能就是這份淡然,讓他得以消耗較少的電力,進而可以長時間陪伴。他說他不擔心我,我不知道他是不是真的不擔心,不過至少可以讓我減少一點內疚感。

其實我不知道該對自殺防治感到悲觀還是樂觀。悲觀的是,有辦法做到像我爸這種程度的人似乎不多,而且即使他都已經做到這樣了,仍難以避免我多次自殺,所幸都被即時阻止了。樂觀的是,只要陪伴者中有一人能試著達到這樣的照護品質,就有機會挽救一條性命。


承接第一段內容,我認為一個人最終執行自殺,往往出自以下幾種原因:1. 出現壓垮最後一根稻草的事件;2. 長期被漠視、缺乏人際支持、遭到不合理對待;3. 病得太久或太重,失去生存欲望,或病程太過痛苦,以致無法負荷。

要想確實推動自殺防治,顯然光只有在熱門自殺地點,放告示牌寫著:「只要還有一口呼吸在,就有無限的希望,就是最大的財富」並附上安心專線是遠遠不夠的。

第一點,出現偶發性事件,這個比較棘手,因為不知會在何時發生、不清楚哪些事件會對病友造成關鍵性的衝擊,也很難預測該衝擊是否會嚴重到讓對方執行自殺。特定事件有可能引發衝動型且手段激烈的自殺行為,很難防範,只能盡可能提高警覺,做到密集陪伴。假如能問出對方是否有自殺意念,就能進一步決定要不要強制住院。我個人就是在住院期間密集調藥,才找到合適自己的藥物,從2010年至今(2018.11)沒再發作過躁鬱症。

第二點,我覺得社會支持、人際關係對病友的自殺意念強度,有相當程度的關聯。據我所知,有不少自殺死亡的病友,生前曾遭到霸凌、言語侮辱;家人對身心症有所誤解(例如反對甚至阻斷病友服藥、因不了解憂鬱症而刺激病友);因病造成的認知扭曲和負面情緒,導致親友流失,結果最痛苦的時候沒人在身旁。要解決這個問題,最有效的辦法,我認為是政府要設法全面提昇社會大眾對身心症的認識。認識多一點,同理就會多一點,也比較懂得如何陪伴病友渡過難關。

有人說憂鬱症、躁鬱症很少人痊癒,我的想法是,它不是不會好,只是有可能復發,就像感冒,不會一生只發作一次一樣。以我外公為例,他一生就真的只發作過一次重度憂鬱症,直到100歲過世都沒再復發。我和我阿姨都有在服用精神科藥物,但一直控制得不錯,如果不說,根本沒人看得出有什麼狀況。正因如此,我會覺得身心症患者被死神帶走是非常可惜的。可能在當下看不出有好轉的趨勢,但到未來的某個時間點再回頭看,風景會完全不一樣。

再來第三點。一句話:累了,想走了。身心症帶來的折磨,絕對超乎一般人想像,這是一種難以言說的痛苦,真的要親身經歷過會比較懂。疾病會影響認知,讓一個好好的人完全變了樣。這不是心情不好這麼簡單而已,腦內分泌失調造成的不適感是非常明顯的,而且病友會失去轉移注意力的能力,整個沉溺在無盡的憂鬱海,不可自拔。更嚴重者,還會出現幻覺、解離,連自己做了什麼都不知道。

就算服藥治療,也要經過長時間的試藥、調藥,在此期間對腦功能及身心的影響極大,可能會有一段時間非常頹靡、鎮日昏睡、生活無法自理、失去喜怒哀樂、味覺改變、手腳顫抖、口乾舌燥、掉髮、記憶力衰退、智力降低、體重巨幅改變…另外也有機會出現令人難以忍受的錐體外症候群,這種副作用引發的巴金森氏症候群靜坐不能,真的是沒體驗過的人無法想像的難受。

這樣的狀態有可能持續三個月、半年、一年,甚至好幾年反反覆覆。我從大學生病開始,花了六年時間才調藥成功,青春都蹉跎在休學、重考、轉學、休學的迴圈裡。但我還算好的,有些人是國、高中就開始發病,求學過程更加坎坷。十幾年來反覆發作的人多得是,他們多半沒有良好的人際支援,也不知希望在何方。

如果一般人能了解病程到底有多痛苦,大概就不會隨意說出「想開一點」、「為愛你的人活著」這樣的話,因為很抱歉,發病時就是會失去正常思考的能力,而且很多病友真的是沒人愛。就算有人愛,意志力也可能會在摧狂魔的摧殘下消耗殆盡。好在自殺不是完全無法防治的,只是照護者真的會很辛苦,我這篇也僅能以「我有幸活到現在」的那些陪伴者的照顧方法,介紹給讀者參考。


致身邊缺乏後援的病友:

其實在我發表這篇文章之後,多少有點擔心,這樣寫會不會讓你們感到更加絕望。我確實有想過,我有辦法活到現在,是因為身旁有強大的力量緊緊拉著我;如果身邊少了這些人,我搞不好早就死好幾次了。我不知道,你們是否會因為覺得自己就是沒人陪伴、沒人關愛、沒有存在感,而強化了你們想離開的決心。

我看過一些乏人照顧的病友,彷彿打不死的蟑螂,屢屢用強韌的意志力展現生命的奇蹟。他們不是不想自殺,他們也是被高壓環境逼到差點自殺了,但還是留著一口氣在,一分一秒地撐過來。我每每看到這些人,都覺得非常不可思議,很想知道他們怎麼活下來的,只可惜他們沒有寫下自己的心路歷程。

我終究沒有立場,來說明一個沒人照顧的病友,到底要怎麼撐下去。當一個癌症病友克服了死亡的威脅,人們會說那是奇蹟。當一個本已殘廢的身障者重新站起,人們會說那是奇蹟。然而卻很少人會想到,當一個日夜被死亡意念纏身的病友,努力撐到下一刻,這本身就是個奇蹟。

你們才是真正的自殺防治守門人,真正的鬥士。我希望你們能活下去,然後有一天,由你們來告訴這個世界,你們是怎樣排除萬難撐過來的。這個世界,比你們想像的還要需要你們,我相信會有很多人迫切需要聽到你們的故事。所以,拜託,請活下去吧!

 

相關文章
關心加上關愛,轉介取代轉傳
認識自殺防治一問二應三轉介的技巧
因高樓太多?青少年自殺率大增主因掀熱議 衛福部回應了

鬱見陽光:憂鬱症/躁鬱症邁向康復的Q&A

臉書社團>>三葉草身心症關懷園地 

arrow
arrow

    嚕哩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