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章是以過來人的立場寫的,並非專業意見,僅供參考。

服用精神科藥物是一件苦差事;我不僅吃過,目前也持續在吃。精神科藥物比一般藥物有更多不舒服的副作用,尤其是在剛接觸的時候,感覺特別明顯。記得我最初服藥時,整天口乾舌燥,身體顫抖,而且最大的問題是,會覺得很疲倦、無法思考。當然,生病本身就有疲倦跟思考緩慢的問題,只是服藥之初,會感覺更乏力。大概要過兩個禮拜至一個月以上,副作用才會減緩,見到一點療效,但仍是要持續服用半年以上,才能讓情緒的穩定度提高,避免再度發作。

(補充:帝拔癲服用後會掉髮,不過我的經驗是過一陣子就恢復正常了。目前我使用的藥物為帝拔癲與樂命達兩種,一天一次,睡前服用。)

我認識的病友中,有人是服了藥物,就幾乎動彈不得,而趕緊停藥的。也有吃了一陣子,感覺無效,就自己停藥的。或者,比較常見的,是吃了一段時間後,覺得有效,便自行停藥。

即便是以病友的身份、即便知道藥物傷身、即便瞭解藥物有很多造成不適的副作用--我還是建議「已選擇服藥」的病友,遵照醫師囑咐持續吃下去。

主因有三:

一、既然當初選擇服藥,多半是已經感到非常難受了。而一旦接觸精神科藥物,就得有持續服用的覺悟,因為不像一般感冒,你不會得了一次精神疾病就有抗體,相反地,憂鬱症很容易復發,躁鬱症更不用說。所以吃藥除了是為了緩解憂鬱情緒外,也是要避免再度發作。

二、精神科藥物忽然停藥會有戒斷症狀,只有遵循醫師指導,循序漸進地停藥,才能避免自行停藥帶來的極度不適。

三、有些個案在憂鬱症過後,會持續接著輕躁或狂躁。如果病患有躁鬱症的可能性,卻因治療之初,鬱症較為明顯,而疏於防範躁症,那麼有可能在自行停藥後,在某個時間點出現躁症的情況。

我個人最初治療時,幾個醫師的意見都不同,但幾年後,因自行停藥引發躁症,才真正明白診斷和治療不是那麼簡單的事,不是今天診斷為某種精神病,就能保證永不會變。也因此,精神疾病的治療需要長時間調藥及觀察,而所謂的長時間,少則半年,多則數年。請務必多點耐性,也給專業人士多一些機會,把這個病好好的控制下來,不要讓這樣的痛苦再度上演。

但萬一實在覺得很不舒服、想停藥怎麼辦?有兩種我認為比較恰當的選擇。第一,如果等不及複診,就直接掛號,找原醫師討論換藥或調整劑量。第二,假如對當前的醫師不大有信心,可以再找下一位諮詢,但藥不要自己停,等換了醫師、拿到新的藥,再把舊的停掉。

引發憂鬱情緒的原因很多,且每個人的嚴重程度都不一樣。我以一個病人的角度來講,其實我並不認為有憂鬱情緒就要服藥。也是有人靠著宗教、運動或非正規醫療走出來的,即使有復發的可能,但也總比拿了藥,卻只吃幾次就停掉要好。如果自己也認同憂鬱症是一種疾病,選擇走服藥這條路,那麼就好好遵照醫囑,不要隨便停掉,或者至少也跟醫師討論後再逐步減量。

附帶一提,憂鬱症期間總會有某些非常非常難熬的時候,我自己經常是在下午時段。可以跟醫師討論,請對方開一款在特別難熬的時候服用的鎮靜劑,基本上是吃了馬上睡覺,把這段時間打發過去。還有一種狀況是,實在痛苦到想自殺、連服藥都無法解決問題時,可以掛急診,打鎮靜劑,藥效會更快。但因急診費高,一般已經嚴重到需要急診的病友,都會申辦重大傷病卡。有這部份需要者,可以跟醫師討論,未來看診也會比較便宜。

 

-------------------------------------

2014/10/24 補充

為避免誤會,我必須強調:本人並未刻意宣揚服用精神科藥物的好處,單純只是依個人經驗據實陳述。我一向認為身心症的治療有很多種形式,藥物並非唯一途徑。假如無法適應藥物,或感到排斥,我認為沒有強迫服用的必要。就算不服藥,久了也是會康復的,只是不保證永不復發,且就算服藥也無法如此保證。上文也有提到病人是有機會透過其它方式獲得改善的,若沒必要,最好不要任意拿藥;一旦服了藥,最好別任意停藥。
 



我的工作室:三葉草舒心坊

臉書社團>> 三葉草身心症關懷園地

其它相關問題,歡迎參考鬱見陽光:憂鬱症/躁鬱症邁向康復的Q&A

想進一步了解我的生病經歷,請看憂鬱症/躁鬱症經驗談系列文

 

有任何疑問,可在底下留言,或來信:fqzhang924@gmail.com,我會儘快回覆。

 

arrow
arrow

    嚕哩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