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手工皂,斐喬覺得糾結在pH值似乎意義不大,因為只要是配方無誤、製作順利的皂,都是可以安全使用的,所以它應該是最不需要擔心的部份,要擔心的,恐怕是是否有傷害肌膚的殘鹼,或部份可能對肌膚造成傷害的添加物。但為何還要整理這樣一大篇出來?主要是因為國內皂圈對pH值的說法,風向似乎有點亂。我無力「撥亂反正」(這是不可能的,再怎樣我也無法保證自己提供的資料100%正確),但如果能引用一些外文資料來當作參考也不錯。這邊整理的資料來源主要取自網路,本人亦無親自參與驗證過程,僅供參考。然而會整理在這邊,是因為筆者認為有一定的可信度,並非憑空捏造、毫無價值。如有任何質疑,或認為文章中有疏漏、謬誤之處,歡迎提出指正~謝謝!

// 工商時間
我的工作室:三葉草舒心工作坊
有催眠、塔羅談心、抒壓按摩、晶礦飾品設計....等,歡迎來玩~
 

 


pH 10,甚至超過pH 10,似乎不是我們預期中手工皂晾了一個月後該有的pH值,超過pH 10就是強鹼了。儘管曾聽說「手工皂都是pH 8-9的弱鹼性」、「手工皂比非手工皂鹼性更低更安全」,但是您用了很久的手工皂,會不會其實是超過pH 9,甚至是pH 10的呢?

坊間常聽聞手工皂必須經過一個月以上的晾皂,酸鹼值才能降到pH 8-9(俗稱熟成)。然而,晾一個月,真的就能降到pH 8-9嗎?如果不能,那麼晾3個月呢?晾半年呢?

自從之前看過一份題名為《肥皂熟了,水知道》 的中小學科展得獎作品,我就開始出現這樣的疑問。且讓我們來看看文中的數據怎麼說:

(《肥皂熟了,水知道》截圖。他們製皂的配方為:橄欖油350g、椰子油350g、棕櫚油350g,並使用pH計量測。由於是參加科展的作品,儀器校準上應該不會有太離譜的誤差。內文表示:「以(圖 24)pH 值的變化而言,雖然持續下降,但 30 天、45 天、60 天的差別僅有 0.1~0.2,相差實在很有限。」)

(《肥皂熟了,水知道》截圖。他們買來的市售皂,無論是手工皂或非手工皂,都是可以用的。內文表示:「 回歸到使用層面來看,人們在乎的應該是 pH 不要太高,再參考(圖 25)市售的手工皂、非手工皂的 pH 值,我們可以發現 pH 大約在 10.5 左右是人體的皮膚可以接受的酸鹼值。」特別注意到圖中pH值最低的「羊乳」皂,在國外也有相關資料顯示此種原料做出來的鹼性比較低,但仍然在pH 9以上。)


之所以會造成事實(手工皂pH值為9-11)與期待(以為會更低)的落差,很可能是來自於試紙測試的不精確。台灣目前常見的手工皂pH值測試法,是在肥皂上抹一點水,搓出泡沫,然後把試紙沾上去,只要顏色呈現綠色就可以用。但既然已經沾了水、又產生泡沫(或者不搓泡沫,只沾水),一定會影響數值的準確性。

這邊僅舉出一例台灣的手工皂pH試紙檢測實驗步驟,並不是特意抓這位業者的,只是剛好查到而已,這種作法是非常典型的試紙檢測法,台灣的手工皂教學書上也差不多都使用這類方法。步驟如下:「滴一滴小水珠,稍微均勻塗抹水與皂表面,確保皂面有稍微與水均和,這樣才能測出皂本身的鹼性質。輕輕地把鹼試紙壓在皂表面上,約5-10秒直到試紙沾濕後即可拿起。如果太溼,請擱著再看。」

必須坦白說,我初期做皂,對量pH值還很好奇的時候,用德製試紙量,發現在三天後就跟這網站上所呈現的顏色一樣了,每一批都這樣。當時就很疑惑,究竟是我的試紙不準,還是皂本來就是三天後就可以用?無論如何,我都還是放三到五天就拿來用,發現洗起來跟那些已經放了一個月以上的皂,也沒什麼差別。

筆者本身的肌膚還算敏感,碰到化妝水酒精會發紅,但使用手工皂就從來沒這個問題,也不覺得乾癢。我不知道為何手工皂洗起來會比非手工皂舒適(非手工皂對我而言洗完會很癢),但我覺得pH值可能不是主因。


這邊引用一篇皮膚科專家邱品齊醫師的文章

「現在市場上常見的手工皂酸鹼值會是多少?經過半年來與不少廠商溝通與實際測量的結果發現,如果單純只含脂肪酸鹽(皂鹼)的皂品酸鹼度會落在9.5-11間,多數穩定後的手工皂品其酸鹼度也是落在10-10.5之間(斐喬補充:請參考科展實驗的圖25)。」

「這真的是跟市場上很多手工皂賣家宣稱的有很大的不同。常常可以看到手工皂廠商直稱其皂品的酸鹼度在8-9之間,甚至還有人說熟成之後可以讓皂品酸鹼度降到8以下,老實說除非有外加酸性物質在其中,不然實在不可能如此。」

「…使用專業的pH酸鹼度計測量真的就是這樣,老實說其實皂鹼本身的特性就是如此,而且含純脂肪酸鹽的皂品,如果酸度太低,反而會讓皂體不穩定,也會讓清潔效果下降,而失去產品原本的意義。」

為什麼測量的結果會跟市面上的訊息有落差呢?最大的癥結點,應是市場上大多測量手工皂酸鹼度是用試紙或酚酞。然而這樣的測量方法是不準確的,而且誤差相當大,於是造成很多人誤以為手工皂就是要酸鹼度小於9才是好的,但老實說根本就是因為不正確的數值而有所誤解。


邱醫師的說法,著實可為整起「手工皂pH值迷思」事件做一番結論。業者一方面要將手工皂與所謂弱酸性的非皂清潔劑作區別,而解釋手工皂的鹼性對人體肌膚無害,一方面卻又醞釀出一種叫做「手工皂為pH 8-9的弱鹼性」的迷思,而且根深柢固到幾乎難以轉圜的地步,甚至只要一談起,就有可能引發筆戰…也許手工皂在台灣甫引發熱潮時,就已經走偏了,市面上的手工皂教學書介紹的也都是試紙測試法,所以對於手工皂pH值有些誤解也無可厚非。只是若實驗結果明擺在那裡卻不願面對,似乎就不大妥當了。


Soap Queen有同一作者的兩篇文章提到何時可以把手工皂拿來用,她是這樣說的:

1. 多數的皂化是在前48小時內完成,也就是說,3-4天後,皂就可以拿來使用了!我們仍建議晾個4-6週讓皂變得更堅實、溫和,沐浴時較不易軟爛,但絕對可以提前使用。(斐喬補充:配方是關鍵,就算晾皂晾乾了,有些配方還是會一沐浴碰水就爛。斐喬個人覺得軟爛爛的皂蠻可愛,很黏很滑很有「手工皂味」。)

2. 由於皂化大概要兩天,接下來幾天也還是會持續皂化,我會建議放5天再來測pH值(這是回覆一位網友說放了三天脫模後,接觸皂體的手指有點刺痛),屆時pH值就一定會是在9-10了。


我所查到的英語系資料中,無論是專文或討論區,基本上都認同冷壓皂的pH值就是在9以上,這部份只要關鍵字查「handmade soap pH」就有一堆了。至於國內皂圈為何長期陷於pH7-9這樣的說法,筆者也不清楚來由,不過最近是有逐漸翻轉過來的趨勢。本來知識性的東西就是會隨時間的檢驗而有所轉變,就算過去對pH值的認知有偏誤,前人的經驗累積、不吝分享,也是非常值得學習與參考的。


「Jenora Soaps」的部落格有篇文章,作者與留言者間對於手工皂的pH值有充分的對話,我覺得這是很好的討論範例。大致整理如下:

1. 此篇作者是西班牙的皂友,她提到在西班牙若要賣皂,每一批皂都必須經過實驗室的檢測。她跟一位藥劑師做了一個小實驗,發現pH值的量測結果比她用自家的試紙來得高,出乎她的意料。原本用試紙量都以為是pH7-8,但使用酚酞的測試結果,發現是將近pH 10。後續她也有發言,說這邊的實驗室使用的是兩支校正儀器,測試結果差不多。該國對手工皂酸鹼值的容許範圍是pH 11以下,作者也經由這些試驗得知冷壓手工皂的酸鹼值落在pH 9-10左右。有網友認為美國也應該制定相關法規來查驗自家手工皂的酸鹼值,但也有網友認為pH 11未免太高了。

2. 留言中得知作者有嘗試加入檸檬酸和超脂的方法降低pH值,但沒有效果。她認為液皂降低鹼性不困難,但冷壓固態皂再怎樣都還是會落在pH 9-10。雖然一開始非常意外,但她現在也可以接受這樣的結果了。底下也有人留言說準備了校正過的pH計,來量測放了七個月的精油蜂蜜皂,配方無誤,但酸鹼值落在pH 9.95,跟她期望的接近中性差很多。

3. 有一位賣家宣稱自己在經過數年的研發,終於製作出pH=7的配方。她表明自己有化學背景,對於研發過程的要求非常嚴格。作者詢問對方是否有拿去外部實驗室做過精確檢測,她說自己使用的是專業的實驗室販售的昂貴試紙。(她用的原料是小蘇打粉,或許真有可能降低酸鹼值也不一定。)

4. 底下有網友提到,她從網站上購入了兩種不同品牌的試紙,其中一種的測試結果都落在pH 10左右。另一種是她看一支Youtube影片介紹的,影片中用這個試紙測出來的結果,測出他們家的皂都是pH 7。她買回來後也試驗在自己做的皂上,結果也都是pH 7。她認為前一種試紙可信度較高。

5. 有位自稱是有在做皂的化學家留言建議,如要精準測試pH值,應用校正過的pH儀器,而不是試紙,因為試紙測試溶液比較準確,手工皂則較不準。她表示放得越久、酸鹼值就會越低;完成皂化的時間很漫長,水份蒸散可協助皂化,且熟成時間很重要;當最後一個鹼分子反應完後,pH值的降幅就會變得極小。(作者也同意多放一些時日的皂用起來會比較好,不過整篇看下來,並沒有提到長期而言pH值的降幅是呈現怎樣的態勢,或許是缺乏長期追蹤pH值變化之故。作者認為放一個月的皂,其酸鹼值應該會跟放了半年差很多,但以前述的科展實驗來說,似乎並不是這麼回事。)

6. 有兩位網友指出,冷壓皂的鹼性可達到一定的天然防腐和抑菌效果。

7. 網友也提到美國皂圈對於pH值的說法不一(就跟台灣一樣),論壇上有諸多爭論,包括舌頭測試(zap test)的準確性。只是目前查到的外文資料,似乎還是以pH 9-10佔大宗。


要說到底哪些配方能降到pH 9以下,上述的討論始終沒有明確答案。儘管某些添加物有可能可以達到,但是否真有必要?添加物就會比較安全嗎?有沒有可能反而提高酸敗或致敏機率呢?此外,整篇而言算是同意儘管手工皂的pH值比想像中高,仍應該要延長晾皂時間,才能讓酸鹼值降到更理想的狀態,同時讓水份蒸散,使皂變得更結實。然而,如果實際上長期晾皂的酸鹼值差異並不大,那麼究竟要晾多久,才能算是「心理上可接受的範圍」呢?因為若要說是可以使用在肌膚上的話,pH 10就已經達到安全範圍了,除非是刻意長時間浸泡在pH 10的水裡就另當別論,否則一下就洗掉了,對肌膚幾乎說不上有什麼傷害。

儘管如此,斐喬對於手工皂能否使用在問題肌膚上,態度是比較保守的;皮膚科醫師舉出問題肌使用手工皂導致病情更嚴重的例子,不大可能是捏造。pH 9-11的皂用在健康肌上沒有問題(要小於pH 11),不代表用在所有人身上都不會有問題。所以我傾向認為皮膚有異,應先去醫院求診,而非將手工皂當成萬靈丹。


Chagrin Valley網站的撰文者,為了網路上廣泛的合成清潔劑業者「反真皂」的說詞,找了很多資料來維護手工皂的名譽。作者查的資料包括:合成清潔劑與手工皂比起來,對於肌膚的影響是否真的有比較低?pH值是否真的是造成肌膚刺激、影響酸性保護膜的唯一因素?作者列舉的資料中,有好幾項是關於使用了鹼性的手工皂後,肌膚在一定時間內就恢復到正常的酸鹼值。台灣皂圈也有這樣的說法,故不贅言。

針對長期使用鹼性皂是否會對皮膚酸性保護膜造成不可逆的傷害,文中提出了一項研究報告,該研究中將實驗對象分為兩組,一組使用真皂(pH值約10),另一組使用酸性清潔劑,持續追蹤五年。結果發現,使用真皂並不會影響酸性保護膜的功能,肌膚一樣可保有正常的弱酸性。

網站中提到,皂液入模後24小時便會劇烈皂化,24-48小時脫模時,即使不戴手套也不會有刺激性。兩週過後,他們會用試紙跟簡單的pH計來量測,結果為pH 7-7.5,但他們坦承這個數值應該要再更高,因為此種測試工具是拿來量溶液的酸鹼值,量固態皂並不是很準確,畢竟抹了水來測一定會影響數值(呼應上面那串討論中,化學家的看法)。儘管如此,還是可以拿來測長期的降幅。

他們會在皂中做超脂,目的不是降低酸鹼值,而是增加洗後的舒適度,讓皮膚不要過於乾燥。有些人的皮膚對於高鹼性較敏感,會覺得pH 9以上的皂用起來太乾了,超脂有可能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很多皂友表示皂放越久,鹼性就越低,這點毋需質疑。但老皂洗感更佳的主因是否為鹼性降低,筆者是抱持懷疑態度,因為皂液在剛完成的48小時後,pH值的差異就不會太大了,就算放了一年,降幅也微乎其微。每種皂基於油脂成份不同、添加物不同、製作方式不同,pH值都不盡相同。某些添加物確實可降低pH值,但仍然很難準確測量某種添加物所製造出來的皂能落到多少pH值。無論添加了什麼,即便是羊乳皂,只要是以一般作法與自然原料做成的冷壓皂,要低於pH 9還是有困難,就算進行超脂也一樣。


上次看到ptt的joyinDIY版有篇文章,講到原po買了pH計,測量自己做的皂和外面買回的手工皂,一測之下發現全都落在pH 9-11之間。他說測了一款外面買來的,使用後眼睛會刺痛的皂,pH 9.67,另一款洗起來超級喜歡且不刺激眼睛的,反倒是pH 10.20。

這也還好,但底下這段就有趣了:

「剛打完2~3周的3款皂ph都落在10.3左右
以為是自己這個超級新手的問題
但是拿X家網路材料批發他們老師自己做的皂(我都快洗完了)
ph  10.17  打電話去問他們小姐跟我說他們的皂ph都6~7」

原po發表完後,就有人提問那台儀器是否有校正過。原po只說去藥廠買的,不可能不準,就沒下文了。這是新手的發文,我覺得他很有心,還去買了儀器來檢測,可惜沒有後續討論。


另一篇也是同一版的討論,同樣是新手買了pH電子試筆來測,結果無論晾了1個月還是3個月,通通都落在pH 9-10。後來有另一位網友回覆,是用試紙測的,但實在很難確知試紙的可信度,所以對於測試出來的結果就不多作討論,不過她的結論我覺得很值得參考:

1. 超脂不超脂(的pH值)沒差 ;(試紙)顏色看不出來差異
(中略)
4. 洗感跟滋潤度是依配方影響,跟PH值不是完全直接相關。PH值較高的皂洗起來也是有可能比PH值低的皂滋潤。

* 注意上面引述的兩篇joyinDIY版貼文,都是新手買pH計去測。難道新手比較有「突破迷障」的衝勁嗎?


有位網友分享了一份來自於Scientific Soapmaking: The Chemistry of the Cold Process(作者:Kevin M. Dunn)的資料,內文提及:

「其實99%的皂化,都是在製作後的48小時內完成,就算再多晾幾週,pH值的變化還是不大。」 就算剛作好皂且降PH到可接受範圍,這時使用皂會很快就融化也不耐用且皂體偏軟。放4~6周後皂才是裏外都完全硬化,且ph值降到最低了,這時的皂才是最溫和最佳狀態的手工皂。

晾皂最主要的好處是在於讓水份蒸發,幫助皂固體化並增加皂的硬度。你會發現放晾越久的皂越耐洗和也不易融化。老手是可以從配方中去減少水量以達到縮短晾皂的時間。但減水量有一定的操作難度和危險性所以新手要小心操作。

(補充:若想要讓皂體變得更堅實,透過改變融鹼水份也可以達到,而且也不會影響酸鹼值,請參考《手工皂融鹼時該用多少水量?國外手工皂達人這樣說…》一文。

這邊引用一下杜信輝老師的文章

1. 真正的純皂(包括手工皂)一定是鹼性的,且pH值大於9.

2. 若皂的pH值低於9,那表示會有更多的皂會分解成脂肪酸,pH值愈低,脂肪酸愈多而皂愈少,到了pH值7時,幾乎只剩脂肪酸而沒有皂,也就完全沒清潔力,變成像油一樣的油膩了.(注:此網友也曾在自己的臉書頁面提及,降到pH值7的皂,只能說是「肥」皂,清潔效果低)。

3. 皂就是皂而且是鹼性(日本稱石鹼(せっけん),石鹼也就是皂),不是皂的清潔用品稱非肥皂(non-soap)或叫合成清潔劑(detergent),皂鹼不是皂, 沒有皂鹼是皂的說法(或是勉強稱游離鹼叫皂鹼吧).不知道外面一堆指稱皂鹼或是宣稱不含皂鹼的廣告影射的是什麼.

4. 同樣也沒有酸性皂, 所謂酸性皂說穿了就是合成清潔劑, 合成清潔劑把pH調到4.5~5.5之間,外觀做成皂的樣子,宣稱自己是酸性皂.只是想用皂這個字來掩蓋自己不是皂的本質.
(中略)

6. 雖然皮膚的天然pH值是酸性,但沒有足夠證據可以證明皂的鹼度會傷害皮膚, 皂會傷害皮膚來自於不當的使用,而非來自鹼度, 過度的清潔會傷害皮膚不是只有皂會發生,更多的合成清潔劑也都會,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所以不論皂或合成清潔劑都會添加一些東西來溫和清潔效果,避免過度清潔.皂的鹼度不是構成皮膚刺激的主因.


後來又請教了幾位學化學的網友,他們認為肥皂停留在肌膚上的時間很短,糾結在pH值上沒有太大意義。其中一位網友表示:「pH是指數沒錯;pH相差1,酸(鹼)濃度是10倍,但皮膚沒那麼脆弱,不要極端pH長時間接觸基本上不會怎樣」。另一位網友表示:「pH 10跟10.5的差異就是後者在每公斤的水中多了0.015g,考慮到現實的脂肪酸來源,大概也很難超過0.02g;化學劑量上這兩者之間的差異很多時候不是很大,除非是需要精準定量的情景。做肥皂如果一次做超過10g, 我想應該可以不在意了。」


結語:

1) 國內皂圈對於手工皂pH值沒有共識、眾說紛紜,很有可能來自於檢測方式或工具不精確。

2) 有些消費者擔心皂的鹼性會傷害肌膚,以至於很多手工皂業者為了消除消費者的疑慮,因而強調手工皂是pH 8-9的弱鹼性。若是真的非常擔心,那麼聽到真皂(相對於無皂成份的清潔劑)是pH 9-11這樣的說法,恐怕就更焦慮了吧?對此,斐喬只能說,正常情況下使用手工皂,不至於有什麼問題,否則早就一堆人求診了。總是要先體驗過,才知道適不適合自己。


斐喬做皂至今,可說還很資淺,我本身是學翻譯的,對理化方面的事物十分生疏。我所能做的就是參閱一些國外(我個人認為)有可信度的資料,整理一番,但偏頗、疏漏一定會有。期待各方網友能提供想法,使資料更加完備,增加可信度。不過當然,也會希望是有看完整篇文章再來發表意見囉!留意發言的口吻也是給部落格主基本的尊重:)


《後續補充》

文中的「合成清潔劑」意指detergent。我並無意指稱手工皂為「純天然非化學」產物,因為首先,「純天然」就是語意不明的詞彙,我們不清楚每一種油是如何萃取的,況且衛生局也不允許手工皂標示純天然。其次,任何所見之物都是化學分子,這是科學名詞,「化學」與「天然」並非對立。若說手工皂為人工化學產物,也是容易理解的,理組的人可能也有做過相關實驗,反正就很簡單,油加鹼水,產生了甘油與皂,如此而已。儘管我比較想以文組的角度來說天然這兩個字,不過既然天然兩字會引起許多風波,不如不要在這上頭鑽牛角尖比較好:P


*2017.8.2補充:

斐喬麻煩一位認識的成大化學系教授幫忙測量自製的手工皂,2017.7.17日製作,2017.8.2測量的結果為 pH=9.78 @ 1wt。意味著經過2週,酸鹼值就已經降到安全標準(pH 9-11)。我們可以預期它放得越久,pH值會越低,至於長期來看降幅如何,就等下回分解囉。


* 2017.8.6補充

跟科技公司訂購的筆型pH計、校正劑和電極保養液到貨了,教授認為用這種其實就已經很精準。接下來的工作就是把自己和各家蒐羅來的皂一起量一量、長期紀錄,看看能不能得出什麼心得:)


* 2017.9.21補充
過了一個多月,斐喬量測了數種皂的pH值。
量測方法大致如下:
1. 用校正過的MyWeigh iBalance 201量取100g純水與1g皂(附帶提一下,這款精密電子秤是Scientific Soapmaking一書推薦的,從亞馬遜訂購,當時也順便買了KD8000,做皂的時候用)。
2. 皂加入水中,等待24~48小時完全融化。
3. 檢測前先校正pH計,讀取數值後進行紀錄。使用方法皆按照說明書指示。
(此結果僅供參考,本人並非專業人士,也不是在實驗室測量,只是個人基於研究精神做的測試而已)

以下結果:

A皂(喬手皂夏季中性皂,2017.7.17製造):也就是上個月委託成大教授幫我量測的皂。約兩個月後(2017.9.21量測),pH值由pH=9.78降為pH=9.70。
B皂(喬手皂秋季乾肌皂,2017.9.14製造):2017.9.18量測(也就是脫模後第二天)pH=9.73。正如上述資料所示,這時候的酸鹼值已合乎人體使用範圍,再晾只是把水份晾乾而已。
C皂(他牌,2016.10.17熟成):2017.9.21量測,pH=9.70(從店家所標示的熟成日過了快一年,如果加「熟成期」便已超過一年,pH值卻跟晾2個月的A皂相同,甚至跟只放兩天的B皂差0.03而已)。
D皂(他牌,2016.12.5熟成):2017.9.21量測,pH=9.62(過了10個月)。
E皂(他牌,2017.1.5製造):2017.9.21量測,pH=9.57。

C、D、E皂皆測自不同品牌。
前兩款是冷製皂,都是「熟成」後出貨。在皂圈普遍的定義中,熟成的重點似乎在於酸鹼值,但顯然即使放了一年,pH值仍無多大差別。
E皂為熱製皂,此款皂在其文宣中指出:「…將多餘皂鹼抽出,以減少皂的含鹼量,製作出來的肥皂比較不會刺激肌膚」,以測試結果來看,是有比較低一些,不過還是超過9。而且其他款皂在1%水溶液中放了不到一小時便融化,此皂放了兩天仍不化,但質地又特別軟。難道是浮水皂的特點?

arrow
arrow

    嚕哩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