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至今(2014年1月),我的身心狀況一直都很平穩。(*2016年4月補充:已經持續平穩6年囉!都有持續服藥,以求降低復發機率。)其實就是跟正常人一樣,會有喜怒哀樂。然而,就算是有難過的情緒,跟憂鬱症時期還是有很大的差別。要說哪裡不一樣,我會認為,以目前的情況來說,每次只要碰上心情不好的時候,跟朋友聊聊天、逛逛臉書,自然就好轉了。而患有憂鬱症時,整個人像浸泡在沉沉的水中,完全沒有動力,也失去興趣,做什麼事都開心不起來。

十九歲那年,我曾出過一本書,叫做《我憂鬱,但我很努力》。拍謝貢,我周遭的人恐怕都比我努力多了。那時候狀況還很不穩定,所以書中提到「學習與憂鬱症共舞」。如今回想那段過程,仍心有餘悸,也很慶幸自己走出來了。原來所謂的康復,就是真的回復成正常人的身心狀況,而不是還在時好時壞的情緒中浮浮沉沉。

康復之後,有幾位病友及家屬來信或來電詢問。我很感謝他們的提問,在此整理一些常見的問與答,提供大家作個參考。

(注意:每個人的病因及發病歷程都不一樣,回答僅供參考。有任何疑問,歡迎來信至:fqzhang924@gmail.com。本篇是Q&A的全文;我有摘選部份段落,以新文章發表。)

 

我的工作室:三葉草舒心坊

 

最常被問到的幾個問題:

* 你生病的時間總共有多久?康復多久了?中間不穩定的階段大概多長?

從2004年算起的話,大概有六年。而以2010年為康復之始,則已經有三年多(現在是2014年1月)的時間維持穩定。其中,重鬱症實際上只有約半年,其他時間都在中鬱跟輕躁兩極之間擺蕩。到2009年11月左右轉成狂躁,服藥控制之下,狂躁只維持大概一個月(不大確定,很多事情都忘了),之後花了約半年的時間好轉,2010年5月後漸趨穩定。

* 你現在是否仍在服藥?

是。我不認為仍在服藥意味著我還在生病。對我而言,持續服藥的目的是為了保持穩定並預防復發。

* 你還會有憂鬱低落的時候嗎?

嚴格來說是不會。我頂多偶有心情不好、鬧脾氣的時候,但機會很少,通常跟朋友聊聊天就豁然開朗了。當然也會有哭泣的時候,康復的這段期間我曾經失戀,哭一哭,過段時間,心情調適好就沒事了。我本來就比較感性,看個電影也蠻容易掉淚的,這都是在正常範圍。比起憂鬱症時期,實在是天差地別,不可同日而語。

* 你是什麼原因得躁鬱症?

原因不明,或許是跟基因有關。我的親戚之中也有人得過憂鬱症,但躁鬱症者,除了姥姥曾服用帕金森氏症藥物導致躁鬱外,並沒有聽說誰得過。只能安慰自己: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幹麻幹麻的。

* 你是怎麼走出來的?什麼原因讓你變得穩定?是正面思考還是藥物?

坦白說,好像這樣走著走著,不知不覺間就康復了。值得一提的是,我在2010年休學期間,有一段時間都在看六人行。這齣影集很對我的胃口,每天看每天笑,不知道是不是因此而變得開朗。也有可能是長期做白老鼠,終於找出適合我的藥方,然後就日趨平穩,直至康復。至於正面思考,我自認原本的個性就還算蠻正面的,充滿負面思考純粹是生病的因素。要說有什麼改變的地方,大概是生病期間喜歡看一些心理學及新時代方面的書籍,讓我對心靈和人生哲學有較深入的省思,或多或少對病情有幫助。

* 你是否有宗教信仰?

我算是有自己的一套信念,並非特定宗教。我很鼓勵病友尋求自己可以接受的信仰,煩憂時唸唸心經,或是加入教會都很好,尤其禱告是一種蠻好的習慣。我雖然沒有信仰特定宗教,但需要心靈撫慰時也會禱告一下。 

* 發病時很痛苦,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讓自己好過一點?

這可以概分為兩種狀況,一種是真的很痛苦、難以忍受的時候,另一種是心情很鬱悶、度日如年,不知如何排遣的時候。

針對前者的狀況,可以向醫師要求開一款在特別難熬時服用的處方,吃完立刻睡覺。如果是後者,我只能說,憂鬱症發作時,任何一種舒緩情緒的方法,成效都有限,但多少還是可以嘗試一下。

以下方法比較適合已脫離重鬱階段者:外出散步(重鬱症患者基本上是疲累到無法出門的,我會建議還是在家休養就好)、做瑜伽、聽心靈放鬆音樂(鋼琴演奏和新時代音樂都是不錯的選擇)、陪寵物玩、請人按摩、做簡單的手工藝、閱讀輕鬆易讀的書報…等。

事實上,中鬱比重鬱更痛苦,這是因為中鬱期感受較清晰,重鬱反倒多半在睡覺,所以一旦脫離重鬱,就更需要多方嘗試各種方法,讓自己即使在煎熬之中,也能稍微有一點點喘息的空間。

至於重鬱症患者,無論有無用藥,經常都處於昏沉狀態,所以只要停下手邊所有工作,安心休養就好,不用刻意做什麼事。大概看電視、看報這些都不必了,以我的經驗,看這些東西反倒容易想很多。當然各人情況不一,覺得可以舒緩的話,隨意看看也好。

憂鬱症真的是一種非常難熬的疾病,尤其會覺得時間過得很慢,慢到簡直像是要窒息了。當年我生病時,也是除了忍、還是忍,咬緊牙關,撐過藍色幽谷中的時時刻刻。

 

關於醫療及用藥:

* 看診需要注意哪些事情?

許多病友會碰上候診時等很久的情況。我也有碰過,明明已經夠難受了,還得在現場耐心等候,確實是很辛苦。假如實在無法忍受,有一種方法:由照護者先至門診報到,等快到時再通知病友到場。

醫師問診時,也許會問得不夠詳細,病友可以主動多描述一些,或是請家屬協助說明。特別是調藥期間,必須跟醫師詳述服藥的狀況,例如有何不適、會不會睡得過多或過少,讓醫師能在處方和藥物劑量上適時作調整。

* 你吃藥物有哪些副作用?

剛開始的一個月最明顯,除了腦袋昏鈍、嗜睡外,還有口乾舌燥、手腳發抖等。我剛吃帝拔癲的前一、兩個月,有掉髮現象,洗頭時會一綹一綹地頭髮下來,還好我的髮量原本就多,外觀並沒有受到影響。此外,睡覺時會覺得口渴,一直爬起來喝水,卻又無可避免地不停跑廁所,那時候就睡得不怎麼好。我也曾吃過一款藥,會讓我的腳趾抽動,手也變得比較難聽使喚,例如端盤子、拿畫筆的時候會發抖。吃比較重的躁症藥物,會很像被打昏一樣,變得很沒有力氣,難以動彈。躁症住院期間,曾服用金菩薩,一下子胃口大開,吃兩個便當都還嫌餓。

醫師有提到我目前服用的帝拔癲會影響代謝、食慾增加,所以有服用此藥物的病友通常體型較胖。我已經接受這項事實,試著做個充滿自信的厚片女。 

* 你有覺得自己變得遲鈍、頭腦變差嗎? 

服藥的時候會,但其實生病本身就會這樣。不僅消化文字的能力變差、思考速度變慢,還常常有猶豫不決的情況。記得我在治療期間,曾被心理師安排作智力測驗,測出來的結果是輕度智障。當初看到那樣的結論還真難過,但老實說,那種情況下作智力測驗一點意義也沒有。痊癒之後,腦部功能一切恢復正常,記憶力也不錯,跟還未生病時的狀態是一樣的。

* 我覺得自己吃的藥沒有用,怎麼辦?

沒有別的法子,只能一試再試,不斷跟醫師溝通、調整處方。試到瓶頸了,可以詢問其他醫師的意見;據說每個醫師慣用的處方藥都不一樣,所以得碰碰運氣。

* 吃了藥一直昏昏沉沉、沒動力、嗜睡,怎麼辦?

開始治療的頭一個月大概都會這樣,可以的話就在家休養。如果是重鬱症,一定是待在家的,因為發時會處於「失能」狀態,不大可能還有辦法工作、就學。若原本勉強有心力上班、上學,卻在服藥後感覺非常疲累、失去動力,那麼就跟醫師討論一下能否減少藥量。剛服藥的第一個禮拜感覺特別明顯,覺得藥量太重的話可以立即掛號回診。假如還撐得過去,就先試一個禮拜看看,稍微適應之後或許就不會那麼昏沉了。

以思樂康為例,有些病友吃了可能沒什麼感覺,我卻會嚴重嗜睡。那就表示我可能不適合思樂康這款藥,跟醫師討論後便改為帝拔癲了,此後不再有昏沉感。

 * 住院時需注意哪些情況? 

台灣病床普遍不足,安排住院需要一點運氣。若醫師判定病友有自殺風險,與家屬溝通後就有可能安排住院。然則每間醫院的精神病房形式不一,有的醫院環境可能不是那麼舒適美觀;再者,雖然我個人覺得無論哪種精神患者都有可愛的一面,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因此,對憂鬱症病患來說,住院恐怕僅能作為防範自殺、即時調藥的手段,基本上並不適合養病。

住院期間,不得使用電子產品,帶狀物品(如繩子、電線、長條毛巾等)、刀類、鏡子等等也會被收走;像指甲剪、原子筆這類的生活用品,則可寄放在病房內櫃台,需要時到櫃台前跟護士借來使用,但必須是在對方面前使用完畢。病房內作息時間固定,早上會被叫起做早操,由老師或護士帶著做些活動(手工藝、團體諮商、唱歌等),晚上則是自由活動時間,可以看電視、打牌、跟病友抬槓。記得當初住成大時,幾名病友會圍起來打麻將,我只能說,有的人即使看起來不會講話,卻超會打,也不吝於指點我幾招。不管住在哪裡,都能遇到互相打氣的朋友,回想起來,其實也算是蠻有趣的經驗。

* 有推薦的保健食品嗎?

我本身沒有特別吃哪種牌子的保健食品,但依照以前聽到的說法,吃含有Omega-3的食品,如深海魚類、魚油等會有幫助。此外,也有聽過維他命B群可改善情緒,不妨一試。

* 有沒有正規醫療外的管道可以提供協助? 

多到不勝枚舉,中西方都有五花八門的選擇,有沒有用要看緣份。我雖然嘗試過幾種不同的方法,但最後還是靠服藥康復。

台灣最常見的大概就是收驚、喝符水,近十年來國內還興起一股叫新時代(New Age)的信仰潮流。需要提醒的是,部份宗教團體或心靈工作坊收費高昂,經濟能力許可的話嘗試無妨,若有疑慮,可以先買相關書籍作點了解。事實上,單純地在家冥想、種種花草、禱告等也是會有幫助的。

有一點我覺得有必要提出來講一下:大凡宗教信仰,都可以是美麗的、有趣的、充滿智慧的、有助提昇個人生命品質的,但也可能是醜惡的、被包裝過的、令人困惑的、引人痴心妄想的。無論在這條路上遭遇什麼事情,都可以當作一種學習,只是若要投入大量金錢,請務必三思。

* 你有試過中醫嗎?你覺得有用嗎?

我有試過中醫,對我而言不大奏效,但聽說調養身體不錯,應該是很好的輔助性治療。期待能看到更多以中醫成功治療身心症的案例分享。 

 

人際相關問題: 

* 你會因擔心被周遭的人知道自己生過病而刻意隱瞞嗎?

要說隱瞞,不如說,如果是沒有必要知道的陌生人,就不會特別講,但跟我比較熟識的人都知道我有這個狀況。差別在於,不常碰面的人,沒有機會跟我長時間相處,光聽到這樣的病名,可能會產生一些誤解。再者,就算是有其他疾病,也不見得需要讓別人知道;不是因為難以啟齒,單純只是因為不想引起他人關注,那樣會有點不自在。不過,如果有特定目的,例如有人需要這方面的資訊及協助,我也會提供自己的經驗給對方作參考。

* 你會讓伴侶知道自己生過病嗎?

一定會。我曾交往過的男性,都是在已經知道我有生過這種病的情況下與我交往。要用怎樣的眼光去詮釋這件事,是對方的選擇;如果對方能包容,那是最好的,如果不行,早點分開也好。畢竟會不會復發很難說,至少要讓對方有點心理準備。

* 我周遭的人常說一些話刺激到我,讓我很難受,怎麼辦?

這種事情實在難以避免。我們假設這樣一個狀況:若你好友的親人驟逝,你要怎麼安慰對方?「節哀順變」?坦白說,真的很難想出什麼像樣的話來安慰人。陪在病友身邊的人也是,他們往往只是想講些話讓病友感覺好一些,結果勸慰不但沒效果,還更叫人受傷;或者也可能自己很急、感到不知所措,因而講的話不是那麼中聽。

就連專業的精神科醫師、心理師,有時也會不小心講出傷人的話,何況是一般人?所以雖然聽了感覺很糟,也只能當作是「他們不懂」,無法強求對方理解--沒生過這種病,要能體會確實是太難了。

 

其他:

* 你會受天氣影響而復發嗎?

我在憂鬱症期間很容易受天氣影響,但康復後的這些年來都很穩定,氣候影響不大。若是連續好幾天,天空都陰沉沉的,心情也會稍微沉悶一點,不過大體上沒有明顯的起伏。

* 我是不是因為卡陰才變成這樣?

或許要看卡陰是如何定義的。以前曾有收驚阿伯說我有卡陰,也有靈媒說我根本就沒卡陰。至少以我的經驗來說,最終把我治好的不是收驚,而是藥物。

我想,即便一些人相信身心症跟卡陰有很大的關係,但「利用宗教儀式化解」與「尋求正規醫療」兩者間應是不相違背。如果個人相信自己是卡陰,請人驅邪、收驚,也總比束手無策好,說不定還真的就這樣恢復了。總之,我不會鐵齒地說世界上沒這回事,所以試試看也好,倘若發現這條路不通,就換另一條走,如此而已。

 

以下是給照護者的Q&A。

* 看他好難受的樣子,我該怎麼幫助他?

我們可以用這樣的比喻:如果今天病友患的不是憂鬱症,而是肚子痛,還嚴重腹瀉,該怎麼辦?要怎樣舒緩他的痛苦?

其實是沒辦法的,最多就是準備清淡一點的菜,很嚴重的話幫忙送急診。

憂鬱症也是;我們不該太過期待說,是不是講什麼話、帶著他作什麼事、甚至要求病友作些什麼,就能立即改善現況。

以實際面來講,傾聽、陪伴、擁抱,就是最好的幫助。甚至連話都不用說,聽完之後給個擁抱就好。簡單的按摩也不錯,或是泡點花草茶給對方喝。無論哪種方式,都以不強迫為優先。例如,你可以委婉提議帶病友出去曬曬太陽,如果被拒,也別感到生氣或失望。重點是別把自己的情緒加諸在對方身上;也就是說,在面對病友時,不用擔心、焦慮、試圖想要改變對方的想法,只要順其自然就好。

事實上,「時間」才是身心症康復最重要的因素--這意味著即使不吃藥,隨著時間的流逝,病情也會逐漸好轉。服藥並不是為了吃下去能立即見效,而是在逐漸出現效用後,能夠穩定病情並預防復發。既然如此,雖然當下看對方很痛苦,能幫助的還是有限,不如跟著耐起性子,陪他走過這一段吧!

* 要怎樣講話才不會刺激到病友?

這或許可以先從「怎樣講話會刺激到病友」談起。

「勸導」語氣通常會讓病友很受傷,例如:「你看那些斷手斷腳的人都那麼積極快樂,你怎麼這樣怨天尤人」、「想那麼多有什麼用,就想開點吧」、「你要正面思考!都是因為你一直鑽牛角尖、往負面的地方想,才會好不起來」等等。

說這些話往往都是好意,卻因為不了解這種疾病,以為「想開點就沒事了」,結果不僅沒有幫助,還可能因此把病友往深淵裡推。

「身心症」跟一般所謂的「心情不好」差別很大,並不會因任何勸慰而改善對方情緒。患有身心症的人需要的是陪伴、傾聽跟關心,輕輕問候一句「需不需要多穿件衣服?」、「要不要吃點東西?」這樣也就夠了。越急著想講點什麼來開導,越可能造成反效果。

所以結論就是,不確定要講什麼的話,乾脆就什麼都不要講,不用特別安慰、也不用爭辯什麼,只要用聽的就好。

* 他什麼事情都做不下,整天懶洋洋地睡覺,該怎麼辦?

這是罹患身心症的常態,尤其服藥初期都會這樣,不需要太過擔心,要睡就讓他睡。這種狀態會持續一段時間,少則一週,多則一個月以上,基本上除了吃飯睡覺以外,大概很難做別的事。

* 他說他想自殺,我該怎樣勸他?

人多半都是在難以承受的身心折磨下才會有此想法,勸其實沒什麼用。我想是可以先跟對方聊聊(甚至用輕鬆一點的語氣也行),例如「為什麼想自殺」、「想用什麼方式」等等,讓對方知道你在關心他。千萬別急著灌輸什麼「自殺會下地獄」、「你這樣很不孝」、「比你可憐的人多多了」之類的說法,這樣反倒會火上加油。

我在網路上找到兩篇與此主題相關的文章,寫得非常好,有需要者可以參考一下:

http://www2.tku.edu.tw/~ascx/contentpages/1-2-B3.htm

http://faculty.npic.edu.tw/~health/v1_0/d1.htm

* 他不肯就醫/服藥,怎麼辦?

如果希望對方就醫,可能就得說明清楚就醫的好處。

然而,我並不認為有必要勉強。以病友的感覺為準;假如他們認為有哪種方式對自己比較有用,那麼不管是參加宗教團體、唸經、冥想還是種花,只要走得下去,其實都可以。就算真的什麼方法都沒有,「時間」也都會站在病友這邊。藥物治療起碼要半年以上才有意義,若病友打從心底不想吃藥,實在也勉強不來,陪著他撐過去也就是了。

* 每天照顧他,我自己都快倒了,怎麼辦?

就照護者而言,最大的困難或許是:「看著他那麼痛苦,還能夠不去擔心」。越是擔心,越沒有力氣守護在病友身邊,因此若要說最實際的方法,大概就是先照顧好自己。就算對方鬧自殺,也能夠很冷靜地帶去急診;就算對方鬱鬱寡歡,也能打從心底相信一切都會過去。無論病友處於什麼情況,都能夠盡量不把自己的情緒投射其中,並且非常清楚地知道:「他會這麼想(這麼做或這麼說)是因為在生病,不是他真正的樣子」,那就多少可以把情感層面抽離,用理智面對,不受病友影響。如此,才能有足夠的力量去陪伴對方。

雖然我不是我父母,但我想他們也是靠著內在的強烈信念,相信可以撐過去,才能一直陪伴我。記得我爸曾說,「我不會擔心妳,不然我早就倒下去了。」

越親近的人,越難把感情抽離,但這麼做真的很重要,否則萬一連自己也倒了,就根本別提誰照顧誰了。 

 

綜上所述,照護病友可把握三點:1. 接受身心症是一種病的事實;2. 別替病友擔心,自己的情緒需掌控好;3. 勸導通常沒什麼用,傾聽即可,讓對方感覺到你的真心陪伴,比什麼都重要。

我沒有實際照護病友的經驗,這部份算是以病友的角度去設想的。照顧身心症患者確實是非常辛苦的事,尤其是照顧自家人,真的很難不受其情緒影響。在此我想向所有照顧身心症患者的親友說:辛苦了!謝謝你們!

 

 

最後...

* 我覺得很絕望,一直沒效果,想放棄治療了…

我很能理解這種心情。病程六年的我,其實不算資深的,我知道有些人病了十幾年都還沒好。要不是走到這一刻,還真難相信這種病是有終點的。

放棄治療,不代表什麼。不代表失敗了,也不代表人生毀了。我也曾放棄治療,只是後來因為復發,才又繼續治療。要說我當時放棄是認輸嗎?我不這麼認為。我只是在各種方法中,選了另一個方法來走。

所以,如果想放棄治療,就這麼做吧!完全可以理解。我會推薦就醫,純粹只是因為我本身是靠著服藥康復,但世界上還有許多方法可以幫助一個人度過生命關卡,醫療不是唯一途徑。各人有各人的緣份,只要抱持著一個信念:還有一口氣在,就不怕這種病好不了。那就對了。 

我總覺得生命中有些難題,就算以勵志佳句自我勉勵,說服力也有點薄弱。於是,變得不得不試著接受宗教信仰中,對於人生苦難的一些詮釋。

我當然不知道這輩子為什麼會走這樣一遭,更不明白為何會來到地球、成為人類,不過,冥冥之中或許真有一些宿命輪迴的安排。我在想,人雖有很大的自主權可以掌握自己的生命,但有些事情,或許該發生的就是會發生。至於是什麼原因,我覺得沒有深究的必要,但我會解釋成這是我此生必當學習的課題。不管是前世造的孽也好,是我來到世間前自己選的科目也罷,反正是要想辦法修畢,別再帶到下輩子去。

共勉之。 
 


 

憂鬱症/躁鬱症經驗談》系列文共九篇。想談心或有任何疑問,歡迎來信至:fqzhang924@gmail.com,我會盡快回覆。
其他參考文章:關於憂鬱症/躁鬱症的停藥、以及發作很嚴重時該如何解決的問題
                                                      憂鬱症/躁鬱症吃藥會好嗎?有什麼注意事項?



這邊想跟身心症病友們說一下。如果狀況有比較恢復了,我真的鼓勵各位透過部落格寫下心路歷程

使用部落格的原因,在於文章比較能透過搜尋被看到,也比較不會被「洗掉」。

現在網路上流傳的文章還是以專業醫療人員撰寫的居多,但有些細節是病友自己才知道的,例如心理和生理的確切感受、服藥與治療的困境、與醫療人員接觸後的想法、住院的感想…等等。當然,病友在人際上,特別是家庭、同儕之間所發生的事,也相當重要。

很多想幫助病友的家屬、親友,會因為不明白病友真實的狀況,而不知如何是好。一般大眾也因為對這種病不熟悉,因而產生許多誤解。

老實說,政府目前所做的身心症衛教宣導仍不盡人意。如果希望能讓更多民眾了解身心症的真相,可能就得由病友自己寫下親身經歷開始。我還是打從心裡相信,社會總有一天能對這個病有更多同理,進而真正降低自殺率;不用再仰賴1995,而是能實際從周遭人際中獲得支持力量。

 

--2014.8.13補充--

1. 從2010年5月至今已經穩定了4年之多,期間一直有服用藥物,目前也持續服用著。我認為這樣在意義上就已經很好了,不需要達到一般人認定的「停藥後的康復」標準。原因是,躁鬱症屬於慢性病,跟遺傳造成的腦內化學物質分泌異常有關。據我目前的主治醫師的說法是,藥物是用來彌補我在血液中較一般人缺乏的化學物質,因此我還必須每隔一段時間,就抽血檢查藥物在血液中所含的濃度。對我這類型的身心症患者而言,持續規律地服藥可以降低復發的風險。而單極性的憂鬱症,無論是輕度或重度,大抵都不需要吃一輩子,通常在醫師的協助下,可以在一至兩年後停藥。

2. 我嘗試看過幾次心理師,但對我比較無益。以我目前所聽到的病友分享,主要可歸結出兩方面的問題:一是覺得晤談費用太過高昂,難以負擔;二是心理治療恐怕比服用藥物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見效。經常聽到的說法是,錢花下去了,初次會談卻得不到好印象。站在病友的立場,坦白說花費是個很現實的問題,能夠負擔這樣龐大的諮商費的人恐怕不多。再加上心理師的談話內容、說話方式、使用措辭都在在影響病友的觀感,一不小心就會造成反效果。國外的「心理醫師」是可以開藥的,而國內只有「心理師」,不得開藥,只能透過談話協助病友。我認為假如症狀尚輕,可以試試看,聽取心理師的建議,但嚴重的話可能還是吃藥比較有效。

3. 雖然在心理諮商方面我並沒有較好的印象,但自己從生病之後就多少會看大眾心理學跟腦科學相關的書。這些書在學術上或許沒有專業論文那麼講究,但多少是有憑有據的。透過實驗結果,了解怎樣的方式能讓心情稍微愉快些,再由這些作者(都是心理師或腦部研究方面的專家)以淺顯易懂的方式介紹給讀者。有些還會提供練習,試著做做看的話,其實還蠻有幫助的。越了解這種疾病、了解心靈運作的方式、怎樣使用自我意識去覺察遭到扭曲的思維模式並予以修正…就越能給自己帶來好處。4. 要問我最後決定身心症穩定(或康復)的關鍵,我不會說是藥物--我會說是時間。我看過不少即使吃藥、狀態仍一直不穩的案例,至於這些人什麼時候才整個走出來,那就不一定了,而且搞到最後可能也不知道是藥物治好的、還是時間久了自然就好了的。我的經驗是,前五年吃的藥都沒辦法讓我很穩定,即使我都有按規律服藥。直到第六年,由一位住院醫師開立全新的處方簽,才真的穩定下來。因為是吃了之後就確實有改善,不再像以往那樣反反覆覆,所以我會說是吃藥讓我變好的。但那也已經是打從我一開始服藥以來、吃到第6年的事,可見得身心症的治療需要花多大的耐性!不過,若單純只是憂鬱症,沒有合併其它精神問題(精神分裂、焦慮症、創傷症候群、躁鬱…)或上癮(飲食、菸、酒、毒品等),應該可以比較快康復。

臉書社團>>三葉草身心症關懷園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嚕哩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