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說有沒有「康復」,我覺得這個名詞在定義上就有點微妙。我已經服藥很久了,病程總共六年(2004~2010)。從重度憂鬱發作就開始吃,前四年都規律吃,後來因為感覺有變好了,就斷了一陣子。沒想到躁症爆發,就又開始乖乖吃。這之後的兩年,一直規律服藥,從來沒間斷過,狀況控制得非常好。不可能完完全全平穩;跟一般人一樣,有時也會心情不大好,但都很快就過去了。直到今天(2016.5.25),仍維持睡前五顆的劑量,而且為避免復發,打定主意是不停藥了。

 

有一位朋友,曾三番兩次提起「那些藥對身體不好,能不能就不要吃了?」我就直白告訴她,能不吃,我也不想吃;但很多時候,人就不能照著心意走。就像糖尿病之類的慢性疾病,該吃就是得吃,跟藥物本身好或不好無關。另一位好友曾罹患癌症,儘管早已動過手術將癌細胞除淨,每天早上仍必須服藥,維持現狀。凡慢性病治療,大抵上都是如此,沒什麼好抱怨的。

 

有些人可能會誤會,認為只要意志力夠堅定,就可以徹底不用服藥。但我必須強調,每個人狀況不一樣。而且事實上,堅定地服藥也需要很大的意志力,很多病友都是用極大的意志力在持續治療。今天一個單極性憂鬱症的病人,他可能可以經醫師指示慢慢停藥,終其一生都不需再接受治療。但要躁鬱症患者冒著復發風險停掉?這根本不是意志力的問題,而是不了解這種病。我為了持續作追蹤,每個月都得跟醫師見一次面,每天睡前確認自己吃藥了沒;對於情緒始終保持自覺,在心情起伏不定時找出可能原因,這些無非都要用到意志力。

 

至於到底會不會好?要怎樣才算好?

 

事實上,控制得宜不就好了嗎?

 

我們都只企盼一切正常,正常工作、正常睡覺、正常看電視、正常作白日夢…如果能接受「吃藥恢復正常」,而不要太過期望「停藥後的正常」,心理會好受許多。

 

我相信吃藥痊癒的人不在少數,只是他們病癒後恐怕不見得樂意分享。這種病本來就要吃藥吃很久才能恢復穩定,且斷續服藥復發率很高。有這種自覺的病友,都是先做過功課或有經歷過才比較清楚,也會更嚴格地督促自己服藥。當然,因病症不同,恢復的時間長短也不一,很難一概而論。但要下結論說「只要還在吃藥,就不算痊癒」,恐怕有失公允。

 

那麼,憂鬱症/躁鬱症會好嗎?答案是:我相信大部分的情況下會好,只是並不容易,大多數的病友都花了非常久的時間。而且,我們必須了解,身心症要回復穩定,有幾項要件:

1. 找到合適的藥物(通常要當白老鼠試很多種藥、甚至要多請教幾個醫師。最好要把藥名抄下來,上網查詢,多作點了解)

2. 有按時服藥(超級無敵重要,請把它當作日常習慣)

3. 不會在醫師的指示以外,自行調藥(有時醫師會說可以根據當下的狀況調藥,但劑量要抓穩,不能自己亂調)

4. 不自行停藥(停藥一定是根據醫師的指示去做,千萬不要自認為可以凌駕專業)

5. 不吃藥配酒,不攝取過量咖啡因

6. 無論是否康復,都盡量別碰觸太多可能造成情緒失衡的事物(病友往往較敏感;我本來有點藝術家性格,雖然大多數情況下還算樂觀,但某部份其實也很纖細、愛胡思亂想。所以康復之後,會刻意避開太過傷感的事物,或是投射太多情感在創作上。日本三大文豪皆自殺身亡,不是沒有道理的。或許這種疾病能成就一些偉大的藝術家,但能因病變成大師的人,其實也不算多,頂多就是比較有個人特色罷了。可以的話,還是盡量以保持平穩為目標吧。或許聽起來平庸,然而靠著這樣的生活所能造就的事物,或許比想像中還來得多!)

 

另外,想跟各位分享一下我的藥盒。

 

 

左邊的圓盤放的是我每天睡前該吃的藥,右邊則是帝拔癲。有在服用這款藥的人,建議原廠盒子不要丟,這是專利設計,既能保持乾燥、又可以防水。帝拔癲很容易受潮,放在這個原廠盒子裡就可以完全放心。

 

之所以放圓盤的原因,當然不外乎就是為了提醒自己。而且,有一點很重要:有時候糊塗起來,會忘記自己已經吃過。放在藥盒內,看看今天星期幾,有沒有吃過就一清二楚。

 

按時服藥是非常基本的工作,只是我得承認,我在生病時,吃藥都是家人幫忙監督的。直到後來比較好了之後,才改成自己記著吃藥,設鬧鐘提醒。總之,無論是家人監督,或靠自我提醒,都一定要把這件事當作痊癒之路上必不可少的工作。

 



臉書社團>> 三葉草身心症關懷工作坊

 

憂鬱症/躁鬱症經驗談》系列文共九篇,如有相關疑問,可先參考鬱見陽光:憂鬱症/躁鬱症邁向康復的Q&A,謝謝!想談心或有任何疑問,歡迎來信至:fqzhang924@gmail.com,我會盡快回覆。
其他參考文章:關於憂鬱症/躁鬱症的停藥、以及發作很嚴重時該如何解決的問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嚕哩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